2023年11月25日晚7点,中央yl6809永利韦丹文教授获奖学生钢琴独奏音乐会在天瑞音乐厅顺利举行,拉开了为纪念拉赫马尼诺夫诞辰150周年暨第二届“长江钢琴”音乐节的序幕。本次活动由yl6809永利、温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办,yl6809永利钢琴系、温州市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承办单位,温州八音乐器有限公司协办,以及柏斯音乐集团的大力支持。
首先yl6809永利钢琴系主任陈思老师向大家介绍韦丹文教授,并对其学生在国际比赛中获奖表示热烈的祝贺。韦丹文教授是中央yl6809永利钢琴系主任、中央yl6809永利钢琴系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副会长传奇大师霍洛维兹关门弟子。韦丹文教授的学生多次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奖,本场的演奏家祁特、陈堉新就是其中之一。
音乐会上半场由中央yl6809永利BOB拔尖创新人才、长江钢琴青年艺术家——祁特带来的贝多芬d小调钢琴奏鸣曲Op.31 No.2“暴风雨”,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的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6。演奏正式开始之前,韦丹文教授为听众们导赏这两部作品。
贝多芬d小调钢琴奏鸣曲Op.31 No.2“暴风雨”是贝多芬音乐创作中最早出现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品之一,庞大的乐思和戏剧性的音乐对比使其成为贝多芬中期音乐的经典之作。作曲家在创作这首作品时听力已开始衰退,并因此造成他心理、生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而这样的压力也为他的创作上带来了新的高度。乐曲以极弱的波音开始,演奏家用音乐带领听众们体验了一场不寻常的暴风雨。交响化音乐语言在这首作品中被发挥到极致,戏剧性的对比也显示出贝多芬的音乐思想,他在这首作品中所表达的不仅是暴风雨的过程,是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所塑造的主人公与坎坷命运作不屈斗争的精神,更是作曲家自己与这部戏剧的主人公之间所产生的共鸣。
拉赫玛尼诺夫的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6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极高的技术挑战,是磨练演奏家技术的经典作品。作品创作于作曲家的不惑之年,身处异国他乡,为祖国前程担忧、人民不幸遭遇的关切的思绪在这部作品中被逐一释放。作曲家用极富戏剧性与表现力的旋律表达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美好未来的憧憬,呈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作品中运用穿插全曲的主题材料、复杂丰富的节奏进行,并将俄罗斯音乐固有的悲情、歌唱性与美国爵士乐独具特色的和声色彩相结合,在高难度技术的支持下使得该作品成为浪漫主义晚期钢琴作品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作。韦丹文老师指出:把握拉赫玛尼诺夫的情感最主要把握“痛苦”两个字。
音乐会下半场由中央yl6809永利钢琴系本科三年级学生、2023珠江·恺撒堡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总决赛青年演奏家组第一名获得者——陈堉新带来3首浪漫时期作品。韦丹文教授再次为大家进行作品导赏。
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Op.35是勃拉姆斯音乐创作生涯中变奏曲体裁的收官之作,并因技术高难度而著称。作品篇幅宏伟,涉及钢琴演奏技巧非常全面。该作品由两首独立的变奏曲组成,每一部都包含了一个主题与十四个变奏,主题是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创作的《a小调小提琴随想曲》,也常被许多作曲家运用。本场演奏家带来的是以大把位音程及和弦演奏为主的第一首,作曲家将传统的作曲技法与浪漫主义新元素高度融合,使之成为一部兼具古典性与浪漫性特征的佳作。
拉赫马尼诺夫十分擅长对曲目的改编,他的改编曲既能保留原曲的架构,又能融进自己的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爱之忧伤》、《爱之喜悅》原为著名小提琴家克莱斯勒的代表作,旋律优美、篇幅短小精悍。拉赫玛尼诺夫在《爱之忧伤》的改编中保留了小提琴原曲主题,运用半音化和省、节奏重音、织体变奏、复调对位等创作手法,通过深层次的忧伤表现内心深处传来的痛苦呐喊,这种忧伤不是歇斯底里的痛哭,更多是对爱的忧伤产生的复杂思考。在《爱之喜悦》的改编中,拉赫马尼诺夫保留了复三部曲式的结构,但加入了大篇幅的引子、连接、华彩、尾声等填充性音乐材料,在结构上丰富了作品内容。多调性的变化、精湛的对位技术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的色彩。两首作品不仅在创作上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对演奏者手指能力与技巧掌握都具有较高的要求。
《诺玛的回忆》是李斯特受贝里尼的歌剧《诺尔玛》启发改编而写的一首大型作品,情节跌宕、篇幅宏伟、气势磅礴。作品的旋律随着故事情节不断变化,作曲家通过丰富的节奏形式,交响化、立体化的旋律织体,以及艰深的技巧、细腻的音色等手法使得该作品气势浩大、音响辉煌,是音乐性与技术性高度统一的优秀作品,也使得这部作品被称为世界最难演奏的十大钢琴曲之一。
最后,陈思老师对韦丹文教授的导赏以及两位演奏者的演奏表示感谢与祝贺。祁特在演奏中所表现出对音色的细腻控制力与丰富想象力,以及陈堉新演奏中对声音的强大爆发力和穿透力,让在场的听众们为之发出真诚而热烈的掌声!音乐会结束后,钢琴系全体教师以及到场嘉宾一起与韦丹文教授以及两位演奏家们合影留念。